列宁的故事
列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斗争
列宁坚决反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享有任何特权。他总是谆谆告诫大家要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不要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更不应为私利到处钻营,追求“更高”的等级,追求成为“站在群众头上的特权者”。列宁痛斥那些想把知识变成保护钱袋特权的人是资产阶级的奴仆,非常痛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接受贿赂,违法乱纪。
一九一八年五月,列宁给司法人民委员会写信,建议:
“必须立即神速地提出一项关于惩治贿赂行为(受贿、行贿、串通贿赂,以及诸如此类的行为)的法案。”
一九二一年有个红军战士来莫斯科向列宁写信报告,顿河省有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盗公肥私,使工人和劳动农民深感不满。列宁立即把反映情况的信件的抄本转交给中央书记,提议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指定几个人和一、二十个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学生一起,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去顿河调查,把那些证实犯了严重罪行的人就地严厉惩处。列宁还关照秘书,火速找到写信的战士,接见他,安慰他,告诉他说,我有病,但他所提出的案子,我是会督促办理的。
在反对等级特权,建立人与人之间社会主义相互关系方面,列宁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处处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从不滥用职权。流传在苏联人民中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反映了列宁高尚的品质,对于干部和人民群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列宁从来不赞成给他馈送礼物。在国内战争的艰苦年代里,列宁和工人一样只吃配给的一份黑面包。农民、士兵和省里的同志为了列宁的健康,给他送来一些食品——水果、鸡蛋,白面粉,列宁都把它转送给幼儿园、医院和其他需要的同志。
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二日,莫斯科苏维埃粮食局送来国营农场出产的水果样品,列宁次日回信要求以后再不要这样做了,只要将国营农场出产的水果等物品的大致分配情况告诉我就可以了,医院、疗养院、儿童们是否都分配到水果,分配到了那些地方,分配了多少。
此外,列宁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给克林采斯托多尔呢绒工厂工人的信中,还恳切地说:
“不要送礼物给我”,“尽量告诉全体工人”。
当苏维埃中央政府由列宁格勒迁到莫斯科的时候,人们劝列宁住一幢舒适的、宽敞的住宅。他却坚持要住在差不多同流亡时期住的房子一样大小的一所住宅里。房间里的陈设也极其简朴。当他听从医生的要求移居哥尔克林时,大家想把他安排在一所独院住宅,他拒绝住进去,而迁到侧屋一个不大的房间里。
列宁为了看看“我们的无产者”在那里生活得怎样,常常从克里姆林宫步行到索科里尼基区去,那时列宁夫人住在那个区里养病。列宁来去不走同一条路线,从而可以更多地看一看群众的生活,回来也不坐汽车,仍步行走回克里姆林宫。
绿色办公室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说过:
“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
只要我们了解一下《国家与革命》写作的背景,就会知道列宁是以怎样惊人的毅力学习和工作的。
1917年7月7日,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党中央决定把列宁同志转移到安全地方去。7月9日深夜,列宁剃光下额,剪短胡须,穿上红黄色的外套,戴上一顶灰帽子,打扮成一个芬兰农民。在护送者的掩护下,列宁平安地到达了俄国和芬兰边境的拉兹里夫车站,渡过拉兹里夫湖,住在用树枝、干草搭起来的草棚里,睡在草炕上。在草棚旁边的灌木丛里打扫出一块小地方,放两个树墩,一个当桌子,一个当凳子,列宁把它叫做“我的绿色办公室”。
为了摆脱临时政府密探的搜捕,列宁扮成了一个割草的模样,经常和掩护他的叶梅里雅诺夫一家去割草。有一次,一个农民对叶梅里雅诺夫说:“你雇的那个芬兰人干活干得挺不错,这两天我身体不好,让他帮我干两天?”叶梅里雅诺夫连忙回答说:“不行啊,这些天他太累了,别让他去啦!”这个农民只好走了。列宁和叶梅里雅诺夫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环境、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当艰苦,但是列宁从没有停止学习和战斗。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不朽的伟大著作《国家与革命》就是在这“绿色办公室”的树墩上写成的。列宁读书、写作非常专心,常常忘记疲劳和饥饿,直到有人来给他送饭,才想起今天还没有吃东西。
现在,革命导师列宁当年住过的草棚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草棚旁边耸立着一座花岗石的纪念碑,上刻:
“1917年7月和8月,有世界意义的十月革命的领袖为了躲避资产阶级的迫害,曾经隐藏在这里的用树枝架起来的草棚里,并在这里写了《国家与革命》一书。
现在我们在这里盖了一间花岗石做的草棚以资纪念。
1927年列宁城的工人。”
严肃的劝告
伟大导师列宁和高尔基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高尔基说过:列宁对于我是一个严厉的教师和“体贴入微”的朋友。 的确是这样。
1907年,当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刚出版的时候,列宁看完手稿立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支持,称赞“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也就在高尔基英勇战斗的时候,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围攻和通缉。在敌人进攻面前高尔基不愧是无产阶级战士,他毫不畏惧,坚持战斗。可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对无产阶级怀着深仇大恨的资产阶级老爷们,带着甜蜜蜜的笑脸向高尔基围了过来,阿谀、奉承、忏悔、乞求……。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像海燕一般欢呼革命暴风雨来临的高尔基动摇了。
对高尔基的变化,列宁感到很痛心。1918年夏季的一天,当高尔基到来的时候,列宁严肃地批评了他的错误。高尔基自嘲地说:
“可能是我老了,我觉得,有时我们的残酷也许是不必要的……”
列宁愤慨而恼怒地说:
“正因为这样我才吃了知识分子的一颗子弹。”
对于列宁的劝告,高尔基感到困惑不解。这以后他到了彼得堡。在他那编辑翻译作品的狭小天地里,在附近那些阴暗的文艺沙龙中,他远离了热火朝天的战斗和生气勃勃的阶级弟兄,被一群“满怀怨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包围着,思想上一步一步地解除着武装。他在给列宁的信中,流露了对生活的厌倦情绪,发牢骚,说怪话,倾慕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埋怨自己和共产主义的“分歧在加深”。
1919年7月31日,列宁在百忙中给高尔基写了一封长信,严肃指出:
“全国正紧张地进行反对全世界资产阶级的斗争”,
而你“把自己困在一个最不健康的地方”,“把全部精力都浪费在听病态的知识分子的牢骚上”。
谆谆告诫他要离开彼得堡,冲出资产阶级的反动包围圈,
“到农村或外地的工厂(或前线)去,观察人们怎样以新的方式建设生活。在那里,单靠普通的观察就能很容易地把旧事物的腐烂和新事物的萌芽区别开来。”
高尔基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回忆录中,他特意留下了这难忘的一页:
“笔尖写下来的,斧头也砍不掉。就让读者知道我的这个错误而从中吸取教训吧!就像列宁常常教导的那样:‘让我们从错误中来学习吧!’”
时隔半个多世纪,伟大导师列宁要高尔基走出彼得堡的严肃劝告和亲切关怀,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萦回在我们的脑海中。
一张便条
十月革命成功后,当时的苏维埃政权还处在极端艰难困苦之中,身为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列宁同志,日日夜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操劳,而生活却极其朴素。他同劳动人民一样,吃的是黑面包干,甚至连黄油都用不上。
当人民委员会总务处处长布鲁也维奇出于对领袖的爱戴,为了列宁的身体健康,擅自将列宁的薪金由每月五百卢布提高到八百卢布后,列宁非常生气,断然拒绝,认为这件事是“公然违法行为”,给予总务处长以“严重警告”处分。因为列宁想的是维护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坚持巴黎公社的工资原则,带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为此,列宁在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给总务处处长布鲁也维奇写了这样一张便条:
“鉴于您不执行我的坚决要求,即向我说明为什么从一九一八年三月一日起把我的薪金由每月五百卢布提高到八百卢布,鉴于您擅自根据委员会秘书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哥尔布诺夫的同意就提高我的薪金的公然违法行为,直接破坏人民委员会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法令,我宣布给您以严重警告的处分。”
列宁这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伟大行为,给我们树立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光辉典范。
验证
十月革命胜利刚不久。
一次,列宁到莫斯科莫尔尼宫去开会。当时斗争很复杂,任务很艰巨,列宁连走路的时候也在考虑问题。他在沉思中走到警卫跟前,还没有想到要出示通行证。当时,列宁穿着普通的短大衣,戴着便帽,加上当时列宁的像印得很少,所以,站岗的工人警卫认不出来。
列宁正要迈步通过,警卫拦住了他,说:
“同志,请等一下,让我看一下通行证。”
这时,列宁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列宁和蔼地说:
“对啦,还得看通行证呢。对不起,同志,现在我就给你找。”
这时,后面赶来一个参加会议的人。他一看卫兵拦住列宁同志,就急着向警卫同志嚷道:
“这是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啊!你还要检查么?”
警卫说:
“我以前还没有见过列宁同志呢!没有通行证,无论是谁,我也不能放行。”
那人听了以后,很恼怒地嚷道:
“请赶快让列宁同志进去!”
列宁回过头来,说:
“不要命令他,更不应嘟囔他。警卫同志这样做是对的,秩序对我们都应该一样,不能有例外。”
列宁一面说,一面从口袋里掏出通行证,递给警卫同志。警卫仔细一瞧:啊!原来他真是列宁同志!就赶快行举手礼,并且说:
“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搁了您的时间。”
列宁同志回答说:
“同志,你做得对。谢谢你认真服务。”
一件旧外套
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和大家一样,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经常穿着那件单薄的旧外套,好几处缝着补钉,袖口都破了。同志们都关心列宁同志,怕他冻坏身体,就对他说:
“列宁同志,你这件外套太单薄了,换一件厚的吧!”
列宁笑了笑,说:
“大家不是都穿单薄的衣服吗?有些同志连破外套都没有呢!”
有一次,克林茨城罗沙工厂的工人们,送给列宁一块本厂出的料子,还写了一封问候信,信上写道:
“如果您,我们亲爱的导师和领袖,能够穿上我们亲手织成的衣服,我们该是多么幸福啊!穿上吧,亲爱的列宁,为了您的健康。”
列宁收到了礼物以后,亲自给他们写了回信,说:
“亲爱的同志们!
衷心感谢你们的问候和礼物。我特意告诉你们,不要送礼物给我,恳请你们把这个秘密的要求尽量告诉全体工人。
十分感谢你们,向你们致敬,祝你们好。
你们的列宁。”
到了一九二一年,帝国主义的干涉失败了,白匪被消灭了,灾荒也过去了,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起来。可是,列宁仍然穿着那件旧外套,上面又添上了新的补钉,袖口和下边磨得更光。爱开玩笑的同志们一看见列宁的那件破外套就说:
“现在列宁同志可以换一件新外套了,把那件旧外套送到革命博物馆去吧,那还是个有趣的展览品呢。”
有一个同志实在忍心不过,抓住列宁的破外套,对他说:
“报告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同志,请你马上把它脱下来。不然的话,你会冻坏的!”
列宁紧握那个同志的手,两眼盯着他,亲切而严肃地说:
“是的,我们胜利了,可是我们还得建设,要把更多的资财用到国家的各种建设上去,扩大我们的生产,加强我们的部队。你是不是以为革命胜利了,我们就该穿得漂亮一些?同志,我们一切为着苏维埃人民的幸福,衣服穿得破烂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我们革命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
一条熏鱼
列宁是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领袖,他从早到晚都忙于革命工作,可是,他并没有想到照顾自己。在十月革命后不久,由于帝国主义和白匪的破坏,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列宁和大家一样吃得很差。别人送给他东西,他总是婉言谢绝。
有一天,一位负责管理渔业的同志来找列宁谈工作,顺便捎来一条四、五斤重的大熏鱼。谈完工作以后,他就把这条熏鱼往桌子上一放,说:
“亲爱的列宁同志,为了表示我们对您的爱戴,也为了您的健康,请收下这条鱼吧!”
列宁很感动地说:
“同志,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不能收下您的鱼,全国人民正在挨饿呢!”
那位同志一再要求说:
“列宁同志,东西不多,请您一定收下吧!”
列宁弄得没有办法,只得说:
“那好,您把它留下吧!”
那位同志一听列宁说把鱼留下,心里挺高兴。他正想跟列宁告别,忽然列宁转过身去,按了一下电铃。
一位女秘书走进来了,列宁对她说:
“请派人把这条鱼送到幼儿园去!”
然后又转过身来,握着那位同志的手,热情地说:
“我代表孩子们谢谢您的礼物!”
送鱼的同志楞住了,不知说什么才好。
份外的面包
有一回,列宁家里的女服务员伏龙超娃上供应站去领面包。发面包的人为了照顾列宁的健康,便多发给她十份。伏龙超娃高兴极了,心里想:列宁同志一天到晚工作,很少吃东西,这回就让他多吃点吧!
她兴致勃勃地回家了。给列宁送上了茶,端上了比平时多的面包,站在旁边等着,心想:今天弄来这么多面包,列宁一定会高兴的。
列宁看见这么多面包,心里有点疑惑,就问她说:
“伏龙超娃同志,你从哪儿弄来这么些面包?不是每人只有八分之一磅吗?”
伏龙超娃告诉列宁说:
“列宁同志,是这么回事,供应站的女孩子多发给我们十份。”
列宁摇了摇头。伏龙超娃接着说:
“没关系,他们架子上面包多着呢。吃吧!”
列宁听了很严肃地对她说:
“伏龙超娃同志,你以为他们光照顾我们,光照顾你所关心的吗?”
说着就用刀子切下了份外的面包,递给伏龙超娃说:
“快把这些面包拿去还了,以后可不要再这样了。”
理发
列宁从来不要求别人以特殊的地位对待他,给他什么特权。
一天,他到克里姆林宫的理发室去理发。这里只有两个理发工人,而等候理发的人却很多。
列宁同志一走进去,大家都和他打招呼。列宁同志向人们问好以后,就问:
“谁是末的一位?”
然后排在后头等候理发。
大家都觉得,列宁是党和国家的领袖,有很多大事等待着他去办理,他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怎么能让他排队呢,心里非常不安,争着对列宁说:
“列宁同志,不要论先后,就请你先理发吧。”
列宁摆摆手,向大家说:
“谢谢诸位同志,你们让我先理发,这是好意,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应该按先后的次序,我们自己订的规则,就应该在一切生活小事上去遵守它。”
在国营农场
一年冬天,列宁到一个国营农场去度假期,他拣了一个小茅屋,在那里住下了。
开始,农场的工人们知道列宁要来,就给他准备了一张舒服的床,漂亮的被子和家具。列宁走进门一看,就坚决要求他们把这些东西搬开,并说:
“不需要这些东西,我就睡在干草堆上好了,睡在这种精制的床上反而不舒服。”
工人们把床和家具搬开,但总不忍心让列宁睡在干草堆上,就换了一张很旧的柳条床。
列宁自己布置起来。布置好了就去看看司机基尔。住的地方怎么样。
晚上,他跟农场的工人们聊天,问他们生活怎么样,工作怎么样?……
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夜里,他就拿了一把扫帚,扛了一把铁铲,走到厚厚的雪地上,扫起雪来了。一会儿功夫,就把茅房和工人宿舍周围的雪地扫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大早,工人们起来一看,都挺奇怪。
“这是谁扫的呢?”
大家问来问去,最后才知道是列宁扫的。
扛木头
一九二〇年的五月一日,是全苏维埃共和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清晨,工人、职员、战士、军官、学生从四面八方都争奔克里姆林宫广场而来。
正当同志们排好队时,广场上爆发起一阵欢笑声:
“列宁来啦!”
今天,列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来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
他们的劳动首先是搬木头。这些木头又大又重,每根非得两个人搬不可,大的还得四、五个人搬。
列宁和一个战士一块儿干。那个年轻力壮的战士老是把木头小的一头给列宁扛,把大和比较重的一头留给自己。可是,这一点,列宁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就这样他自己先去拿木头。
于是那战士说:
“我才二十八岁,可是您已经五十岁了。”
列宁把重的一头放在自己肩膀上,微微笑了一笑,说:
“既然我年纪比您大,那么您就别跟我争了。”
这一次,和列宁一起抬木头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其中有一个工人,把列宁看了又看,后来对他说:
“列宁同志,就算没有您吧!这活儿我们也干得了,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列宁回答:
“从这阵子来讲嘛,这件工作是顶重要的了。”
说着,列宁转身就去扛木头,一会儿都不愿意休息,脚步越走越快。
参加义务劳动的同志们望着,打心底敬佩,尽管今天义务劳动的活很重、很累,可是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活,劳动起来谁都不愿意落在后头。
修壁炉
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来到莫斯科郊外一个叫哥尔克的村子。这个村子里,有个非常勤劳的修炉匠,名叫伊凡。他在沙皇时代,是贫苦的农民,十月革命后,则成了苏维埃国家的主人。
晚上,修炉匠远远看见一个人在公共牧草地上散步,他生气了,大声地嚷着:
“喂!谁在牧草地上乱闯,谁给你任意糟踏牧草地的权利!”
列宁一听,轻轻地走出牧草地,一面向伊凡这边走来,一面把帽子脱下说:
“老大爷,请原谅,我走另一边好了。”
修炉匠一看,原来是列宁同志,急忙说:
“列宁同志,是您啊!您看我说话大声大气的。”
时间过得真快,秋去冬来,有一天突然有两个红军战士,坐着雪橇来到修炉匠家。一个红军战士有礼貌地问道:
“您是修炉匠伊凡吗?”
修炉匠战战兢兢说:
“我就是……”
这时他的全家老小都吓坏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另一个战士说:
“请您带着工具和我们走吧!”
修炉匠拿起皮袄,慌得连袖管也找不到了。
一会儿修炉匠来到了列宁的住宅。楼梯上传来阵阵有力的脚步声,不一会,列宁同志出现在门口,他笑着说:
“啊!老朋友来了,请快进来坐。”
列宁同志一边扶着修炉匠往屋里走,一边亲切地对他说:
“壁炉坏了,它直冒烟,能不能帮忙给修理一下。”
修炉匠一听,心里豁然明朗了,说: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修炉匠马上就动手检修壁炉。列宁在他身边问:
“我能帮您作些什么?”
修炉匠说:
“列宁同志,那就请您给我打点热水来,一会儿用得着。”
列宁高兴地把热水打来,他像徒弟帮助师傅干活似的配合修炉匠修壁炉。活儿干得很顺利,很快就把壁炉修好了。
列宁赞扬修炉匠的活干得又快又好。列宁又拿出热茶、点心招待修炉匠。
修炉匠坐着不久想起夏天的事情,他不安地说:
“列宁同志,夏天在牧草地的事,是我的过错。咱乡下人说话,就是粗野些。”
实际上列宁早就忘记了。今天听修炉匠一提,再一想,记起来了,又习惯地扶着头大笑起来,并说:
“老大爷,您这是说哪里话,那是我的过错。我今后要像您一样爱护苏维埃的牧草地。”
修炉匠听后激动得流出热泪,暗暗对自己说:
“列宁同志啊,您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朴素的人。”
都是工作人员
一次,列宁工作到深夜,他想喝一杯茶。为了不唤醒别人,他走下厨房。女炊事员萨莎和女清洁工舒拉正坐在桌旁喝茶。列宁向她们问好,并说道:
“我能喝你们一杯茶吗?”
“请坐,和我们一起喝茶吧。”
“谢谢,但我现在没空,我正在工作,请别张罗,我自己来倒。”
这些女工作人员知道:列宁的事总是亲自动手;但倒杯茶这点小事,难道还需要列宁自己下楼吗?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们亲爱的同志!”女清洁工舒拉说,
“难道为了一点小事都得让您亲自跑来跑去吗?要知道,您是我们最主要的主人。”
列宁回答说:
“我不是你们的主人,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工作人员。”
炊事员萨莎说:
“好吧,如果说是工作人员,那就是最主要的工作人员。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您管理整个国家,而我们仅仅是管理一个厨房,难道能把我们和您相提并论吗?”
列宁回答道:
“在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的我国,一切问题都由劳动人民决定。女炊事员也能管理国家。”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道谢后上楼到自己办公室去了。
一车劈柴
一年冬天,乌拉基米尔省苏道戈得县的伊凡诺夫来到列宁那里。他是来替农民办一件事的。他一进到列宁的办公室,就觉得这房子里的温度很低。他心里想,现在革命刚胜利不久,交通还没有完全恢复,莫斯科买劈柴很困难,所以这炉子烧得不旺。他记下了这件事。
他回到自己的村子,向农民们报告说他们的请求被接受了,并且说:
“莫斯科吃的问题不大好,而劈柴问题更糟。我们敬爱的伊里奇受着冻呢。”
有人说:
“瞎说,那不会有的事。难道伊里奇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受冻吗?”
伊凡诺夫说:
“真的,当我坐在他办公室里的时候,我冷得牙都对不上齿了。”
他这一说不打紧,农民们都嚷开了。这个说:
“把整个树林砍了也不能让列宁同志受冻。”
那个说:
“他的炉子一定不好,我会修炉子,去给他安一个好炉子。”
谁也不愿让敬爱的领袖挨冻。于是,大家很快地砍了很多劈柴,装上火车,送到列宁那里,并且附了一封信,说道:
“我们从自己代表那里知道你的房子不够暖和,就送上这些劈柴,愿您烧得暖和些吧。如果用完了,我们一定再送,保证它能用到夏天。”
列宁接到劈柴后很奇怪,一看信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觉得在冬天小孩子们是最需要温暖的,就吩咐把这些劈柴送到幼儿院去了。
乘坐货车
一九二〇年十二月的一个星期日,天刚蒙蒙亮,列宁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乘坐汽车在铺满了积雪的路上,一气跑了七十多公里,来到莫斯科郊外打猎。这天,列宁在密林深处打猎打得兴致勃勃,十分高兴,直到晚上六点钟,才开始向回走。
约莫走了十五公里,当汽车跑过宝得宋涅赤纳火车站时,抛锚不能前进了。司机提议将汽车暂放在这里,乘火车回莫斯科。
列宁和司机同志便来到当地苏维埃的一所屋子里等候。起初,屋子里的人谁也不认识列宁。后来有个人看看墙上挂的列宁像片,再仔细地看了看列宁,向另一个同志的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于是,他们就忙起来了。显然,列宁被他们认出来了。
一会儿,这屋子里挤满了人群,都想看看列宁,同他说说话。一时纷纷提建议,想办法,怎样让列宁回到莫斯科去。有一位当地苏维埃的领导人提议,从莫斯科专门调来一个火车头,好让列宁回去。
列宁婉言谢绝了,说:
“为什么要专门调一个火车头呢?我们坐货车回去就很好了。”
列宁同他们一块来到宝得宋涅赤纳车站等候货车。货车进站了。在当地苏维埃工作的同志经过同车长交涉,然后把列宁和他的司机领到货车前边一辆临时客车上。车厢里坐着车长和乘务人员,一个炉子还烧着火。
列宁坐在车厢里,微笑着说:
“这里很暖和,我们可以很好地回到莫斯科了。”
一碗素白汤
列宁热爱劳动人民,时时刻刻关心劳动人民的利益,他为劳动人民的解放,忘我地战斗了一生。劳动人民也非常热爱列宁,关心列宁。但是列宁始终都把自己当成劳动人民的一员,从来不愿接受一点特别的照顾。他和大家一起在食堂里吃饭,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
那时候,食堂供应每人每餐黑面包二百公分,素白汤一碗。所谓素白汤,就是洋芋片和白菜煮开水,没有一点油,洋芋白菜也非常少,每碗汤大约三、四片洋芋。
有一次,大家正排着队领饭菜,列宁走进来了,那些已经领到饭菜在吃的同志,立刻都站了起来,列宁用手势立刻阻止大家站起来,他笑着说:
“坐下吃,坐下吃。”
同志们让他上前面去领饭菜他不去。
挨到列宁领汤了,炊事员一见是列宁,就从桶底多捞了一些洋芋片给他,列宁立刻阻止炊事员这样做,他说:
“不要这样,大家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吧。”
炊事员只得倒了,重新给列宁盛了一碗。
简朴的住宅
当苏维埃中央政府由列宁格勒迁到莫斯科的时候,大家劝列宁搬进一幢舒适的、宽敞的住宅。可是列宁却坚持要住在差不多同流亡时期住的房子一样大小的一所住宅里。房间里陈设也极其简单。列宁搬进克里姆林宫后,他和他的夫人以及姐姐、服务人员只住了四个普遍通房间。列宁住的那个小房间既是书房又是卧室,窗旁放一张写字台,靠墙放一张铁床。床上铺着他母亲七年前送给他的那块方格子毛毯。有时厨房代替了饭厅。列宁常常按照老习惯在这里吃午饭、晚饭和喝茶。
一九一八年列宁被刺后,为了更好地休养,他曾一度被送到过去的莫斯科市长的庄园哥尔克去。这里的房子很好,有凉台、浴室、电灯,陈设富丽堂皇,还有个美丽的花园。列宁到了哥尔克后,只挑了一个最小的房间住下。
列宁自己这样简朴,他对工人的生活却非常关心。列宁为看看“我们的无产者”生活住处怎样,常常从克里姆林宫徒步到索科里尼基区去。
劳动人民最亲密的朋友
列宁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经常了解工人、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在他看来,普通劳动者的意见,是和党中央委员、人民委员的意见一样重要。列宁非常重视群众的来信和来访。他常常亲自给来信群众复信。常常抽出时间来接见来访的工人、农民、士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有一回,唐波夫省的农民代表来见列宁,列宁很亲切地接待了他们。在谈话中,代表们把农村的困苦情况报告给列宁。列宁听得很仔细,还把这些情况记了下来。在临别的时候,列宁对他们说:
“以后要是有困难,就到省里去,或是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找我。”
有一个叫切库诺夫的农民,有一次去见列宁,刚走到接待室门口,心里就扑通扑通地直跳。可是他一进门,看见列宁很亲切微笑着伸手向他招呀,他的心才平静下来。列宁请他坐下,详细地问起农民的生活情况,足足谈了两个钟头。
当列宁知道切库诺夫丢失了一付眼镜工作有困难时,马上对秘书说,请让卫生人民委员会明天给切库诺夫配一付眼镜。
切库诺夫连忙说:
“不用啦!”
列宁说: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就这样办吧!”
切库诺夫非常感激,对列宁说:
“您给我这付眼镜真是太宝贵了。”
他含着热泪向列宁告别了。
列宁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劳动人民的。他是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劳动人民最亲密的朋友。
革命同志关系
列宁领导全国的工作,每天不知要处理多少件大事,可是他还经常关心周围的同志,常常写条子叫给谁发帽子、给谁发鞋子、给谁治病、要谁休息……
列宁在一封信里告诉卫生部门的负责人谢马什科
“将高尔基和柯罗连科这样一些同志送往德国治疗,必须善于征询、邀请、说服病人,给德国方面写信、帮助病人等等。工作要做得很细致。”
有一次,捷尔仁斯基累得吐血了,不管别人怎样劝,他也不肯休息。列宁知道了,马上打电话给中央委员会,建议强迫捷尔仁斯基去休养。列宁还给他选择了一个休养的地方,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国营农场。因为那里空气新鲜,风景优美,饮食也好。而且列宁还考虑到这个农场没有电话,捷尔仁斯基没法用电话来谈工作,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养病了。
列宁关心同志,不仅在同志已经病了的时候关心他们,而且是“预防式”的来防止他们得病!他一切都知道,一切都留心。他给卫生部门负责人的便条中写道:
“我得知阿万涅索夫带病工作,健康状况十分不好……请你派完全可靠的教授,并委托他们提出书面意见(诊断和治疗)”。
几件小事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任何时候,都始终表现出谦逊的高贵品质。
列宁很爱好音乐。有一次,举行音乐晚会,钢琴家弹奏了列宁喜爱的一支曲子。有的同志问列宁对演奏是否满意,列宁很有趣地回答说:
“我的意见有什么意义呢?我不过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呀!”
列宁同高尔基在南方的加卜里听了有关俄国和农村的故事后,他感叹地说:
“我知道俄国太少了。辛比斯克、喀山、彼得堡、流放——几乎就这一切。”
在一份调查表“精通那种文字”一栏里,列宁写道:
“懂英文、德文、法文(不好)、意大利文(很差)”
其实列宁的法文是很好的,他讲起法国话来连法国人都感到惊奇。
列宁对革命事业有很宝贵的贡献,他的功绩是没法估量的,可是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功劳。俄国二月革命是在列宁的领导下完成的,列宁在填写履历表时,只是这样写了一句:
1917年曾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参加过二月革命。
在革命的纪念节日里,列宁常常教导摄影师,应该把镜头对着人民,给人民群众拍电影,而不要对着他。
列宁五十寿辰那天,老战友们组织了一个庆祝晚会,在晚会快要结束时,列宁才到会场讲了话。他说:
“布尔什维克的党必须警惕自己,不要骄傲,骄傲自大是很危险的,是十分愚蠢、可耻和可笑的。过去一些政党就是因为骄傲自大所以失败了。”
以上这些小事情里,我们可以看到列宁同志的谦逊朴素的伟大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